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郴州KTV招聘网 > 郴州热点资讯 > 郴州励志/美文 >  佛教史上有一个著名典故,“三武一宗法难”,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

佛教史上有一个著名典故,“三武一宗法难”,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

2022-08-22 22:21:01 发布 浏览 686 次

佛教史上有一个著名典故,“三武一宗法难”,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四位帝王曾经无情地打击过佛教。三武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、周武帝宇文邕、唐武宗李炎;一宗,指的就是周世宗柴荣。

三武反佛,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,这三位帝王都信奉道教,所以他们自然会排斥佛教。宇文邕和李炎行事还算温和,只拆寺庙不杀人,而拓跋焘非常干脆,把国内的和尚尼姑全都杀光了。

柴荣和佛教本无瓜葛,为什么他突然会把“改革屠刀”伸向佛教?原因很复杂,综合来说,佛教自东汉引入中国,在南北朝时就成了中国的主流宗教,进而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四处捞钱,圈点耕地,禁锢劳力,甚至用铜器建造佛像,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财政的困难。在柴荣当政时,周帝国境内竟然存在着三万三千零五十四座寺庙,后周有九十州,平均每州有寺庙三百多。寺庙多,必须占用大量耕地和大量劳力,而这些都是政府税收的来源。更要命的是,寺庙占有耕地和劳力,却不用向政治交税。柴荣当皇帝,那是要花钱的,没钱谁跟你玩?钱都让和尚们捞了去,不找和尚们要钱,让柴荣喝西北风?史称周朝“久不铸钱”,根本原因还是缺少铜料。

显德二年(955年)五月,柴荣终于对佛教举起了“屠刀”。

首先,柴荣削减了寺院的数量,只保留“敕额”的寺院,凡无“敕额”者皆取缔。敕额即朝廷官方颁赐的寺院匾额,这是官方承认的合法寺院。“退寺还耕”,收回这些寺院所圈占的耕地。不过柴荣取缔了无敕额的寺庙,但还允许这些寺庙的僧尼继续住在原寺庙里,这一点非常人性化,而不是一拆了之。经过整治后,周朝的寺院只剩下二千六百九十四座,僧尼六万一千二百人。

其次,禁止有敕额的寺院在没有得到官方许可的情况下私度僧民,与政府抢夺社会劳力。与此同时,政府规定凡是想出家的年轻人,必须得到直系亲属同意其出家的书面证明。得到同意之后,必须接受严格的佛教理论考试。当时规定,和尚“念得经文一百纸,或读得经文五百纸”才能出家,尼姑必须是“念得经文七十纸,或读得经文三百纸者”。凡是没有经过考试就出家的,政府一律不承认其僧尼地位。为防止有人混入寺院,政府在每座寺院都造花名册,政府一本,祠部(属礼部)留一本,每年四月都要进行检查。册上无名的僧尼,都要强行还俗。

再次,所有寺院在五十天期限内都必须交出政府不承认的铜铸佛像器物,由政府铸钱。当然这不是政府抢劫民间财富,而会用同等价值的物品交换,不会让僧人吃亏。但如果不交者,五斤以上就要杀头。

最后,政府还禁止和尚、尼姑们进行迷信的街头表演,如“妄称变现还魂坐化、圣水圣灯妖幻”;如“舍身、烧臂、炼指、钉截手足、带铃挂灯”。柴荣向来反感这些封建迷信,一律禁止,其实这也是爱护僧尼的表现。

柴荣对佛教进行改革后,寺院逐渐回归其宗教性的本真,同时政府回收了大量土地、铜料和劳动力,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周朝的国力。

不过有些信奉佛教的大臣担心柴荣对佛不敬,会遭到佛祖现报。柴荣对大臣们说了一段非常真挚感人的话:“卿等勿以毁佛兴利,而有难色。夫佛圣人也。广其善道,以化人心,心能奉道,佛则不远。存其像也,非重佛之至也。行其道乃奉佛之深也。今兴利所以济人也。济人即佛道也。况闻大圣舍头目之喻。若朕身可济民亦将不惜也。”

柴荣心中有佛,亦有百姓,而不像有些帝王,心中只有他自己。司马光对柴荣的爱佛爱民善行大加称赞:“若周世宗,可谓仁矣,不爱其身而爱民;若周世宗,可谓明矣,不以无益废有益。”

虽然佛教界有些观点认为柴荣不敬佛,所以最后遭到了报应,实际上不过是一些人对柴荣收回寺院特殊利益的不满发泄,不足为信。否则,梁武帝萧衍舍身为佛奴,对佛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,又怎么会饿死于台城?

因为周世宗“毁”佛在历史上名声太大,柴荣对佛教的礼敬反而不太为人所熟知。柴荣伐北汉时,就在团柏谷的寺院里拜谒了佛像,并赐住持僧人紫衣。显德元年(954年)九月,柴荣将潜龙宫改建成皇家禅院。齐州(今山东济南)僧人义楚向柴荣进献了佛教书籍六帖三十卷,柴荣“览而嘉之”,赏赐义楚,将书籍付藏于史馆。显德四年(957年)十月,柴荣给京城汴梁新建的四座寺院题写匾额,赐名天清寺、显静寺、显宁寺以及圣寿寺。显德五年(958年)四月,柴荣从淮南前线回京,游览泗州普光王寺,赏赐给僧人帛绢。六月,柴荣从内府仓库中拿出衣服六百件、四十万钱,由僧人出面修建寺院。

世上岂有如此“毁”佛者?

英雄敌不过天意

——漫谈周世宗柴荣之土地、货币、工商业改革篇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