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华山、少华山本来是一座山。它正对着黄河,河水流过这里要绕个弯。河神巨灵用手劈开山的上部,用脚蹬开山的下部,把山从中间分成两部分,以方便河水流过。现在到西岳华山上看手印,手指手掌的形状都在;脚印在首阳山下,到现在还存在。过去张衡作《西京赋》所说的“巨灵壮猛有力,高山上留下手印,远方留下脚印,使弯弯的河水顺畅流过”,就是这里。
霍山镬
汉武徙南岳之祭于庐江灊县霍山之上,无水。庙有四镬,可受四十斛。至祭时,水辄自满,用之足了,事毕即空。尘土树叶,莫之污也。积五十岁,岁作四祭。后但作三祭,一镬自败。
灊(qián)县:古县名。汉置,县治在今安徽霍山东北。霍山:又名天柱山,在霍山西北。
镬:无足鼎。古时煮肉及鱼、腊之器。
汉武帝把南岳衡山的祭祀迁到了庐江灊县的霍山上,山上没有水。庙里有四只镬,可以盛四十斛水。到祭祀的时候,镬总是自己装满水,足够祭祀用,祭祀结束镬就空了。尘土树叶没有什么能弄脏它。祭祀一共进行了五十年,每年祭四次。后来只祭三次,一只镬就自己坏掉了。
樊山火
樊口之东有樊山,若天旱,以火烧山,即至大雨。今往往有验。
樊口:地名。在湖北鄂城西北。因当樊港入江之口,故名。
樊口之东有座樊山,如果天旱,用火烧山,立刻就会下大雨。现在往往还有灵验。
孔窦泉
空桑之地,今名为孔窦,在鲁南山之穴。外有双石,如桓楹起立,高数丈。鲁人弦歌祭祀。穴中无水,每当祭时,洒扫以告,辄有清泉自石间出,足以周事。既已,泉亦止。其验至今存焉。
空桑:又称“穷桑”,相传为孔子出生的地方。
桓楹(yínɡ):宋以后称为华表。指设在桥梁、宫殿、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。一般为石造,柱身往往雕有纹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