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溪即永州近郊的冉溪。元和五年(810),柳宗元贬官永州,在郊外探访发现了景色明秀的冉溪,他就在溪边结庐而居,并将“冉溪”改名为“愚溪”,并将附近的泉、池、沟、丘等均用“愚”冠名,作了《八愚诗》。后来诗歌亡佚,只有诗前这篇序文流传下来。全文虽写愚溪之景,却处处以“愚”字统领,借景自喻认为世上愚者“莫若我也”,景色与胸怀融合为一,是一篇妙佳的小品散文。
灌水之阳有溪焉27,东流入于潇水27。或曰:“冉氏尝居也,故姓是溪为冉溪。”或曰:“可以染也,名之以其能,故谓之染溪。”余以愚触罪,谪潇水上27,爱是溪,入二三里,得其尤绝者家焉。古有愚公谷,今余家是溪,而名莫能定,土之居者犹龂龂然27,不可以不更也,故更之为愚溪。
灌水:湘江的一个支流,在今广西东北部。
潇水:湘江的一个支流,与灌水都在当时的永州境内。
余以愚触罪,谪潇水上:此指作者参加王叔文变法改革运动,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一事。
龂龂(yín)然:争辩的样子。
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,向东流入潇水。有人说:“有户姓冉的人家曾在这儿住过,所以那条溪水被称为冉溪。”又有人说:“这溪水可以用来染色,以它的功用来命名,所以称它为染溪。”我因为愚昧无知而犯了罪,被贬谪到潇水边来,我爱上了这条小溪,沿溪上溯二三里,发现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,就在那里安了家。古代有个“愚公谷”,现在我安家在溪旁,而溪名究竟叫什么难以确定,当地居民仍在为此争论不休,看来不能不给它改个名了,所以改称它为“愚溪”。
愚溪之上,买小丘,为愚丘。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,得泉焉,又买居之,为愚泉。愚泉凡六穴,皆出山下平地,盖上出也。合流屈曲而南,为愚沟。遂负土累石,塞其隘,为愚池。愚池之东为愚堂,其南为愚亭,池之中为愚岛。嘉木异石错置,皆山水之奇者,以余故,咸以愚辱焉。
我在愚溪的上游买下一个小山丘,叫它“愚丘”。从愚丘向东北方向走六十步远,找到一处泉水,又买了下来,称为“愚泉”。愚泉总共有六个泉眼,都涌出于山丘下面的平地处,原来泉水是由地下涌出的。六股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往南流去,形成水沟,叫“愚沟”。于是堆土砌石,把河道的狭窄处堵塞起来,积成水池叫“愚池”。愚池东边是“愚堂”,南面是“愚亭”,水池中央是“愚岛”。其间交错排列着美好悦目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块,这些都是罕见的山水奇景,因为我的缘故,它们都被屈辱地蒙受了“愚”的名号。
夫水,智者乐也。今是溪独见辱于愚,何哉?盖其流甚下,不可以灌溉,又峻急,多坻石27,大舟不可入也;幽邃浅狭,蛟龙不屑,不能兴云雨。无以利世,而适类于余,然则虽辱而愚之,可也。
坻(chí):水中小洲。
水本来是聪明人所喜爱的。现在这条溪水却不幸被用“愚”字玷辱,这是什么原因呢?原来是它的水位很低,无法用来灌溉农田;又加上水流湍急,有许多石块突出水面成为小洲,大船开不进去;而且地处偏僻,既浅又狭,蛟龙不愿在其中居住,不能兴云作雨。它对世人没有什么益处可言,而这些恰和愚昧无知的我相类似,所以即使让它受点委屈,用“愚”字称呼它,也是完全可以的。
宁武子“邦无道则愚”27,智而为愚者也;颜子“终日不违如愚”27,睿而为愚者也。皆不得为真愚。今余遭有道,而违于理,悖于事,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。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,余得专而名焉。
宁武子:名俞,春秋时卫国大夫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说他“邦无道则愚”,意思是说他在盛世的时候能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,乱世的时候却显得愚昧无知。